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县区信息>>正文
2022河东民政 | 开新局 谱新篇 创新绩
2022-02-07 08:58   临沂市民政局网站 审核人:

2022年河东区民政局将继续在临沂市民政局和河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着力提升民政事业现代化服务保障水平,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持续坚持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民政工作的政治站位,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讲政治,矢志不渝讲政治,从严从实抓廉政。

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防线

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周密部署、积极应对,筑牢民政系统安全稳定防线。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压紧压实责任,认真落实常态化精准防控举措,持之以恒抓好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持续开展民政系统重点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有效防范化解民政领域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扎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一是推动巩固拓展兜底保障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科学制定低保标准,巩固城乡低保标准统筹发展成果,逐步缩小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差距。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确保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稳定达到60%以上。

二是进一步健全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标准量化调整机制、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办法。完善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健全快速响应、个案会商等“救急难”工作机制。分类分档合理确定临时救助标准,发挥临时救助24小时先行救助制度。抓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升级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立动态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实现低收入人口等社会救助对象的信息汇聚、常态监测、快速预警,做到即时干预、精准救助。

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升级

一是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政策机制。突出政府基本养老服务,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保障对象、服务项目、补贴标准和支付渠道,兜住基本养老民生底线。强化居家养老主体地位,强化家庭成员赡养责任。调整养老政策扶持方向,加大养老服务发展支持力度,落实养老机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培育多元养老服务市场。

二是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2022年6月底前,实现新建、既有小区全覆盖,继续推进养老驿站建设,计划通过2-3年达到全覆盖。扩大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范围,2022年完成不低于800户改造工作。推广三官庙社区助老餐厅模式,打造“颐养河东”养老服务品牌。

三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服务质量。继续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探索公建民营、委托运营等多样化改革路径。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优化养老床位结构比例,到2022年底护理型床位占全区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全面铺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12349”信息化平台投入运营,为全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推进村级协商示范试点建设。提升我区8个村级议事协商示范点的质量,不断提炼村级议事协商示范点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

二是持续推进村(居)务公开“阳光工程”建设。加快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谨、监督有力、务实有效的村务公开工作全链条、立体化的“阳光”模式。

三是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大行业协会商会和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坚持开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督促社团换届,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

四是推进慈善事业和社工服务发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完善慈善捐赠管理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推进社工站建设,鼓励社会资金支持镇街社工服务。结合我区实际发展需求,探索打造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领域极具特色的社工站品牌。

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质量

一是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履行民政部门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中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职责,推动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

二是进一步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强化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认定,确保符合条件的孤困儿童应保尽保。持续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明天计划”等关爱项目,依法依规开展儿童收养工作。

三是不断推进殡葬管理和移风易俗工作。扎实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提升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落实殡葬惠民政策,提升节地生态安葬比例。持续开展殡葬政策宣传。强化红白理事会培训,借鉴沂水现“追思会”模式,持之以恒抓好散乱葬治理。

四是强化残疾人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加强“跨省通办”等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强化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作,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巡查、救助寻亲、源头治理等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全面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量。

五是进一步提升婚姻登记工作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婚姻管理规定,探索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模式,提高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提升婚姻登记机关软硬件建设水平,继续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