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县区信息>>正文
沂水县诸葛镇:创新打造“幸福食堂”工程,打通农村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
2022-06-10 15:27   审核人:

为进一步弘扬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倡树“厚养”“孝善”新风尚,诸葛镇在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聚焦破解农村居家养老难题,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问题,去年以来因地制宜打造了“幸福食堂”工程,以人为本推进乡村振兴,打通了农村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目前,诸葛镇共建成东河西村、上胡同峪村和坡庄三村3处“幸福食堂”,计划今年下半年再新建3处,进一步实现“幸福食堂”由点到面有序铺开。

突出党建引领,践行为民服务。诸葛镇注重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作用,聚焦破解留守老人吃饭难题,探索形成了“党委号召、支部创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新路子。

工作中,突出镇党委统一抓好“幸福食堂”顶层设计,鼓励有条件的村党支部主动担当作为创办幸福食堂,党支部领办的志愿服务队全程靠上加强服务发挥作用,倡导在外子女、驻地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参与幸福食堂建设,建立了领导有力、帮扶有效的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农村留守老人因年龄大不愿意做饭、简单将就吃点现成饭、饭菜热了上顿热下顿等突出问题,镇党委通过集中建设“幸福食堂”,面向老人定时提供平价新鲜热乎饭菜,全面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现实“痛点”,把践行初心使命落实到为群众服务的具体行动上。

注重常态长效,保证持续运转。诸葛镇在坚持“非营利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可持续常态化运转问题,选择老人就餐收取平价餐费而不是免费的运营模式,同时加大上级资金补助并寻求社会捐助,形成了“上级资金扶持一点、镇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社会力量捐助一点”的运转模式。

由镇党委政府牵头,以镇财政拨款、党费补助为主要来源,对各村“幸福食堂”建设实行一次性资金补贴,用于“幸福食堂”建设施工和内部设施设备配备,减轻村集体经济压力,保障“幸福食堂”起步稳。

平价就餐保障运行资金,采取餐费为主、村补贴为辅、社会捐助为补的方式保证运行,针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餐收取2—3元平价餐费,就餐人餐费承担购买食材和油盐酱醋等日常支出,村集体主要补贴食堂工人工资,社会捐赠用于长期运转辅助。

设立营收项目面向社会开放,“幸福食堂”在服务70岁以上老年人的同时,面向70岁以下人群提供微利服务,即按照当日饭菜成本价2倍收费,盈利部分主要用于补贴食堂工人工资和日常其他维护费用,减轻村集体长期投入,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

规范工作标准,实现贴心服务。将规范化贯穿“幸福食堂”建设全过程,做好食材采购制作全过程监督,让“民心工程”成为“安心工程”。“幸福食堂”一般位于村中心,步行不超过15分钟,内部配备桌、椅、厨具、留样柜等硬件设施,鼓励建设集餐饮、休闲、医疗为一体的村级养老服务中心,方便老人餐后开展文娱活动。

为保障食品安全,“幸福食堂”聘请专职厨师及服务工人,志愿服务队员排班帮助食堂工作。严格把关食品采购过程,确保食材可靠、安全,实行村干部陪餐制度,保证饭菜质量。此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志愿者上门送餐。允许老人采取实物交换方式,用粮食或者蔬菜代替餐费,既避免没有收入的老人无法享受“幸福食堂”,也为“幸福食堂”提供了新鲜绿色饭菜。

目前,“幸福食堂”工程已成为诸葛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该工程不仅提高了留守老人就餐便利性,极大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同时还增进老人之间情感交流。以东河西村为例,仅开业头4个月就接待就餐15000余人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同时,通过打造“幸福食堂”工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到实处,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为建设过硬的基层堡垒提供了坚强保证。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