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河东区着眼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围绕村务公开不彻底、服务不高效、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修订村务公开目录,积极引入数字技术资源,创新搭建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实现“一村一码一平台”全覆盖,探索了一条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村务公开覆盖到户,村级事务“码上知”
通过扫描张贴在村委会门口的二维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刘官庄村村民赵振艳的手机界面马上进入了本村的阳光村务“码”上公开专属平台,“这是刘官庄村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的记录,这是村干部值班表,这是上个月公开的村务账目明细……群众一扫码,村里大事小情一目了然!”村民赵振艳说,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让群众了解了村干部所做的工作内容和村里大小开支,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提高了基层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镇村信息“码上知”。根据群众实际需求,依托“河东首发”APP,进行功能优化和资源整合,统筹开发了镇、村两级阳光村务“码”上公开服务平台。该平台实时更新镇(街)、村(社区)两级重点民生工程、三务公开、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第一书记等辖区内热点动态信息,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还允许群众“点题公开”,让群众实现“一码在手,信息全有”。
村级事务“随时看”。针对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民生工作等群众关注度高、咨询密次大的村级事项,我区在“河东首发”APP上搭建了一体化的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实现一村一码,村民无需下载通过扫码即可对本村所有事项进行随时随地查询,也可同周边村(社区)进行对比,真正实现了让乡村治理“比学赶超”。同时每个村设立了一名村级联络员,村级联络员除了将信息及时上传平台外,还第一时间利用“码”上公开平台生成专属二维码在村内公示栏张贴,并发送至本村微信群方便群众随时看。
一村一码“全覆盖”。河东区坚持村级公开事项清单化,凡有涉及农村建房、征迁安置、村级工程、务工支出等大的村级事项必须公开,其他涉及村级集体利益或村民利益、廉政风险集中等事项,村(社区)梳理公开,并通过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上传。根据“一村一码、覆盖到户”的要求,建立村民微信群,每户至少1人进群,实现“码”上公开覆盖村(社区)每户家庭。1-8月份,全区所有村已全面建成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实现了“一村一码一平台”全覆盖,主动对外公开村务、财务、党务、第一书记工作等信息事项8100余条,浏览量达到150余万人次。
二、畅通民生服务渠道,群众诉求“码上办”
过去,河东区村级事务公开、管理主要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广播大喇叭进行传达,“年轻人在外地参与不到、老年人在家无法参与”,一直是村级事务处理的难点所在。河东区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实现群众诉求全天候一“码”通办,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通过线下贴“码”、线上享“码”等方式,将过去“查不到”、“找不到”、“参与不到”的政务信息予以数字化展示,大幅节省了空间、费用,极大方便了村民浏览查询,全面提升了村务公开工作水平,有效破解了以往村务公开过程中群众监督难、公示公信难、流动党员和群众参与难等问题,受到党员群众充分认可。
搭建村情民意“直通车”。在“河东首发”APP专门开设首发通报、随手拍、问责、问计等栏目,搭建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鼓励支持群众主动发声,并建立群众反映、媒体问政、网上监督、政府回应于一体的群众诉求综合办理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得到回应和办理,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目前,已收集并办结群众诉求256条,涉及医疗、教育、住房、环保、交通等民生领域,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打造民生服务“总平台”。依托“河东首发”APP上本地服务与第三方服务两个板块,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志愿者化身村级事务“代办员”、“线上接单员”,针对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推行电话咨询、免跑代办、上门服务等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目前,服务事项已从掌上税务、微警务、“医”健通等基础政务服务事项拓展到企业安全生产举报、校园通、防溺水、家政、飞机票、火车票、公交查询等社会民生服务事项,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阳光村务全民参与,权力运行“码上督”
“通过扫码,可以随时了解村里动态,还可以随时对村里的工作发表意见建议。”“现在一‘码’在手,村里的大小事‘一览无余’,咱既是村级事务的参与者,也是村级事务办理的监督者。”八湖镇河北崖村村民彭作芳说,“村里安排的工作我们村民做起来也是干劲十足。”一“码”在手,掌握的不仅仅是基层治理的“信息流”,更是群众了解、参与、监督村级事务的“精准探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构建多元监督体系。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同步,区直职能部门、镇街办事处、基层群众多元参与的村务监督体系,形成了基层治理全民参与、部门联动、全流程管理的良好局面,过去对村级事务漠不关心的群众变身为村级事务的积极参与者、监督者。同时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定期提醒、数据比对、实时预警等板块,加大数据分析研判,发挥数据监督的最大功效,确保了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动村务阳光运行。通过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平台,在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村民可以利用意见建议板块,对发现的问题直接进行线上反馈。同时平台整合区12345热线办理等群众服务资源,设立个人诉求、企业诉求和办理回复三个板块,并根据反馈的问题,村(社区)落实专人“接诉即办”,限期答复反馈,确保问题反映处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环环可追溯”。截至目前,共收到反映干部作风、低保、危房改造补贴、环境保护等问题线索50余条,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群众满意度96%以上。
实现治理闭环联动。建立村级治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采取联合服务与专项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依托阳光村务“码”上公开大数据平台,对村级事务进行“精准、精量,定点、定向,集中、分散”服务,确保村级服务事项全面自主精细化管理,打造村级治理的闭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