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县区信息>>正文
“衣路相伴”聚爱心 “情系特困”暖民心
2022-10-08 18:03   临沂市民政局网站 审核人:


2022年以来,费县民政局针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普遍存在的“衣着铺盖脏乱差、大件衣物清洗难”等“视觉贫困”问题,着力探索“衣路相伴”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供给深度,进一步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心谋划,建立“衣路相伴”保障体系。费县民政局将这项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行动,强化组织、阵地、经费、队伍保障,有序推进实施。联动机制,汇聚力量搭建矩阵。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进村入户收集群众诉求,广泛征求乡村干部意见,深入志愿服务组织、企业、爱心人士寻求支持。以乡镇政府投资为主,县级奖补、村居配合、文明单位共建、爱心企业捐赠为补充,落实建设运行费用。印发《关于开展“爱心洗衣”服务类救助工作的通知》,按照“分级实施、各负其责、上下配合”的思路,形成了乡镇政府主导、民政部门指导、村级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动机制。求真务实,确保长效持久运行。本着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扩面推开的原则,每个乡镇选择1至3个行政村居开展试点。经过自主申报、分析研判,确定“衣路相伴”服务站59处,配齐专用洗衣机276台,配备专职服务人员168人,共惠及分散特困人员796人,其中大田庄乡、东蒙镇已经实现分散特困人员服务全覆盖。

求真务实,建立“衣路相伴”工作体系。通过统一场所设置,配优运营条件,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精准服务、有效救助。搭建服务阵地。依托幸福家园、文明实践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建设村居爱心洗衣坊,设计“衣路相伴”品牌LOGO,统一外观标识,开设服务热线、监督电话。购置洗衣机、晾衣架、收纳箱和衣物缝补工具,配备洗衣液、消毒液。组建服务队伍。所有洗衣坊固定工作人员不少于3名,其中站长1名、兼职衣物缝补的女性工作人员1名,优先从社会救助网格员、特困护理员中选派。广泛发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吸纳16家社工力量机构、2家养老组织的436人参与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分组包户、收取衣物、归纳分类、清洗晾晒、整理送达全链条服务洗衣流程,“收取衣物”实施一人一档服务数据。固定专职人员值班,每月集中洗衣不低于6次,其中“每周洗衣日”全员上岗,实行单人单洗,一清洗一消毒,确保干净卫生。目前,全县59个服务站共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洗涤衣物1163套,缝补衣物129件。

   延伸触角,建立“衣路相伴”长效体系。根据实际需求,延伸服务领域,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对象生活质量。提供延伸服务。建立“双评估、一服务”救助台账,针对需主动救助分散特困人员信息数据,摸准特困人员基本服务类需求,获取洗衣数据,借助入户取衣送衣的机会,精准对接服务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卫生清洁等服务,形成救助服务闭环。开展效果跟踪。乡镇每月定期统计服务情况,对连续2个月未申请洗衣的特困人员,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县民政局每月下旬随机抽查,对服务站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并回访特困人员。截至目前,全县服务站跟踪链接服务数据1918条,主动入户开展各类服务累计2661次,真正实现救助面对面、服务零距离。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