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县区信息>>正文
沂水:“沂蒙红娘”助力婚俗改革“喜上加喜”
2022-12-22 12:32   临沂市民政局网站 审核人:

12月12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道托镇西曹河村李宝杰的家门前张灯结彩,大红绸缎映衬着人们喜悦的心情,电子鞭炮噼噼啪啪响彻村落。疫情原因,前来看热闹的村民较以往少了许多,但书记证婚、司仪主持一样不少,村里的文艺志愿者还为新人唱起了《好日子》。

“喜事新办就是好,俺和媳妇是村里的志愿红娘张元凤给介绍的,今天俺结婚大家还上门服务,送来了电子鞭炮、大红绸缎,支部书记给我们致辞,虽然疫情原因人员不能聚集,但我们的婚礼一样隆重、喜庆!”新郎李宝杰激动地说。

为破解婚俗陋习多、群众负担重的问题,沂水县自2020年开始,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喜事新办。

沂水县委书记陈士贤说,婚俗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性工程,要确保改革的有序推进必须充分考虑群众诉求。沂水县将推进婚俗改革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全县1040个村居全部成立喜事新办志愿服务队,9221名志愿者成为改革主力军。志愿服务队成员主要由村支部书记、妇联主席和村内威望较高的党员、乡贤、文艺能人、热心青年等组成,服务队平时主要做好婚俗改革宣传、适婚青年信息统计等工作。新人举办婚礼时,服务队主动靠上,为新人提供现场布置、流程指导、文艺演出等服务。

新郎李宝杰的母亲曹俊芳说,今年疫情形势严峻,儿子结婚我们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具体政策,幸亏曹书记在婚期两个月前就上门给我们宣传疫情防控和婚俗改革政策,之后更是多次帮我们出主意,筹备结婚事宜。“儿子的婚事多亏她了。”

曹俊芳连连称赞的“曹书记”是道托镇西曹河村喜事新办志愿服务队队长曹佃菊。“提倡不要彩礼或少要彩礼,一般不超过10000元;在婚车使用上,提倡不超过6辆婚车,不租用豪华车;在喜宴安排上,提倡男女双方直系亲属参加,乡镇(街道)喜宴每桌500元左右,城区喜宴每桌700元左右;在人情随礼上,提倡随礼不超过200元,困难户、老年户随礼不超过50元……”对婚事新办的倡导性要求,曹佃菊早已熟记于心。说起村里谁家有适婚青年、谁家今年要结婚,曹佃菊如数家珍,而且每一户她都要提前去了解情况,既宣传政策,又帮着筹办婚礼出谋划策。

同一天,在道托镇镇委礼堂里一场喜气洋洋的颁奖典礼正在举行。12名优秀喜事新办志愿者代表和6名优秀沂蒙红娘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领取了荣誉证书。

沂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何长平说,在婚俗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龄青年交友困难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是沂水县深化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将红娘服务纳入其中。各村居喜事新办志愿者充分利用在宣传政策和信息摸排过程中掌握的资源优势,通过建立线上青年交友微信群、开展线下青年联谊活动的方式,为适婚青年婚恋交友牵线搭桥,并积极引导青年人文明办婚、简约办婚。同时,为了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选取威信高、沟通能力强的志愿者,开展婚庆司仪志愿培训,为喜事新办家庭提供婚礼主持服务,减轻群众婚事办理经济负担。

为了激励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沂水县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县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喜事新办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优秀喜事新办志愿服务队、最美沂蒙红娘、金牌司仪评选活动的通知》,目前,各乡镇(街道)累计评选喜事新办示范文明户958户,“十佳红娘”764名,优秀志愿者5043名,优秀志愿司仪10名。

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文明简约的婚嫁风尚在沂水大地蔚然成风,结婚不比排场不啃老,自力更生创家业成为普遍共识。(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通讯员 武秀清 王守英)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