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以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创新探索“建立四项机制、落实三个保障、深化一门受理”的“431”工作法,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新格局。
建立四项机制,凝聚社会救助合力
一是政府主导机制。成立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负责面上各项工作,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10条。二是信息推进机制。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服务需求“一键呼叫”、云平台自动甄别、APP终端自动派发等方式,实现服务人员上门照护1.5万余次。三是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慈善捐赠信息管理系统,支持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自愿参与慈善事业,已开展慈善帮扶活动3次、帮扶金额33.6万元。四是救助诚信机制。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的,由县级民政部门依法依规给予处理,情节较轻的1年内不再受理失信人各项社会救助申请,情节严重的纳入救助体系黑名单。

落实三个保障,打造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基本生活救助保障。按照“单人保”要求,将80户低保边缘家庭中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三级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以及重病患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二是急难社会救助保障。完善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制度,推行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三是精准救助保障。强化特困人员差异化照护,在郯城仁康养老院设立精神障碍、传染疾病和视力障碍等特困人员护理专区,配备9名专业管护人员。

完善一门受理,提升社会救助效能
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把3项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全部下放乡镇,实行“一窗受理、协同办理”,让基层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同时,定期核对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口状况、可支配收入等情况,及时清退家庭经济条件好转等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