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县区信息>>正文
经验交流丨兰陵县民政局:推动“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双驱动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2023-08-11 16:34   临沂市民政局网站 审核人:

为统筹高效运用社会资源,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兰陵县积极探索“政府救助+慈善救助”有效衔接机制,以共建项目为核心,以搭建平台为支撑,以拓展服务为目标,畅通互联互通救助通道,实现社会救助闭环兜底,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救助需求,让民生保障更加高效、更有温度。

构建“新体系”,织密分层分类“保护网”

围绕群众期盼、民心所向,兰陵县积极探索政府救助+慈善救助衔接机制,2021年县政府出台《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鼓励慈善组织有序、高效参与社会救助。2023年,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快推进新时代全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有效衔接,扩大慈善介入救助的领域和范围,全县逐步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让困难群众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帮。建立县乡村三级“政府+慈善”救助网络,依托社工站、志愿服务站,全县17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及慈善工作站,设立609处村级社会救助工作站,配备了民政协理员1218名、慈善工作专员85名,推动救助网络建设,实现县、乡镇、村三级网络全覆盖,织密织牢困难群众救助“保护网”。今年3月,兰陵县入选全省首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

发挥“聚合力”,实现帮扶救助“双驱动”

发挥慈善救助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优势,探索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帮扶双轮驱动,实现两者优势互补,相关衔接,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组织实施“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根据受助人意愿,由慈善资金资助入住养老机构或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投入项目资金183.83万元,2471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纳入关爱服务范围,累计服务9300余人次,服务时长达2.8万余小时,切实提升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生活品质;实施“大病救助、健康兰陵”项目,设立500万元慈善大病救助基金,对政府救助政策尚未覆盖的困难对象给予无缝隙救助,对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等六类困难群体,经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政策救助后的个人自付部分超过5万元且家庭困难的,给予5-10%慈善救助,累计救助1413人次,投入救助资金219万元,切实帮助大病患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汇聚“微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大慈善”

汇聚社区“微力量”,带动形成全民参与“大慈善”。激活和调动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依托全县“幸福家园”项目,发挥村社主体作用,探索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围绕扶贫济困、扶老助孤、弘扬慈善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等,精准策划实施“幸福食堂”“美丽乡村”等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社区基金49支,募集资金2025万元,建成幸福食堂19处,受益群众达9万余人次。探索全民参与慈善的新途径,创新实施“爱心一元捐·建幸福家园 ”活动,号召全县城乡居民、企业人员、个体商户、中小学生、在外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一元捐赠,激发全民参与慈善热情。其中卞庄街道晒米城前村作为试点村社,仅1天时间募集捐款9.4万元,在全县掀起了慈善捐赠热潮,目前全县已累计接受捐款550万元。

搭建“新平台”,力求便捷精准“更高效”

推行“互联网+”模式,搭建起“智慧救助”平台,全面提升我县“政府救助+慈善救助”效能,让救助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积极打造兰陵县“数字慈善”平台,困难群众可通过线上提出救助需求申请,通过平台“一键派单”,慈善组织“一键接单”,网上对接、认定办理、反馈结果,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已实现网上接单51件,服务群众62人次。实施“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积极推行社会救助政策“码上通”,依托小小“二维码”,实现“码上知、码上办”“码上看”。全面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申请“掌上办”“指尖办”,打造便民高效、智慧精准的救助服务。今年以来,新增城乡低保694户1128人,特困人员369人,“码上通”浏览量超3500余人次。

拓展“服务圈”,绘就为民服务“同心圆”

积极发挥“五社联动”机制,大力推行“慈善+救助+服务”多维救助模式,推进社会救助内容从物质层面向服务层面拓展。打造“兰馨惠民”救助品牌,成立民政领域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兜底解忧暖民心”“志愿助老行”“社会救助进万家”“党员双报到”等志愿服务活动28次,服务群众5200人次;汇聚“社工+志愿者”力量,发挥专业社工作用,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落实财政资金85万元,配备专职社工18名,联动志愿者3200余名,摸排困难群众需求,制定服务清单,组织实施“小兰劝学”“七彩社工”“情系桑榆”等社工服务项目,为留守儿童、困难老人等提供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走访探视等专业服务,受益群众2.8万人次。组建慈善志愿服务队,大力发展慈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慈善宣传、募捐、救助等志愿活动,参与志愿者3万余人。筹集慈善资金7000万元,连续7年实施“四季送温暖”大走访活动,以“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常态化入户探访,送政策上门、送温暖到家,覆盖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1.4万户,搭建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暖心桥”,提升群众满意度、安全感、获得感。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