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县区信息>>正文
兰陵县“政府+慈善+社会力量”三引擎全力打造“兰馨惠民”救助品牌
2023-08-17 09:29   临沂市民政局网站 审核人:

社会救助是群众美好生活的保障性根基,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兰陵县民政局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总体要求,坚持资源统筹,凝聚救助合力,在坚持政府兜底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物质+服务”多元救助服务模式,大力构建“政府+慈善+社会力量”综合救助格局,打造了“兰馨惠民”社会救助品牌,2023年3月,成功创建山东省首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

一、政府救助强托底,兜牢民生有力度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兜底保障功能,探索延伸基层政府救助保障托底功能,有效兜住民生底线。一是精心组织,打造救助三级“阵地”。建立县乡村三级救助工作网络,成立县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全县17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社会救助“一窗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设立609处村级社会救助工作站。依托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网络,不断健全“三主动”机制,救助政策“主动告知”、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救助信息“主动公开”,精心打造“三心”救助服务,政策宣传“贴心”、救助服务“暖心”、规范透明“放心”,推动精准高效阳光救助。今年来,全县新增城乡低保694户1128人,特困人员369人,低保边缘家庭49户135人。二是精准识别,划定救助三级“层圈”。将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划入“核心层”,作为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给予最先救助保障;将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划入“外围层”,给予相应的基本生活救助或专项社会救助;将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其他群众,划入“最外圈层”,给予专业型或急难型社会救助。三是倾力保障,提升救助服务“质效”。以解决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日常照料护理责任落实难,监护人“领钱不服务、服务无标准、效果无监管”为切入口,积极探索推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料护理服务”新模式。目前,全县共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5274人,社会化照料护理覆盖率达100%,全县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63.28%。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动态调整救助保障标准,已连续14年提高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

二、慈善救助抓龙头,大爱善举有温度

通过慈善参与社会救助,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募集救助款物1.0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9万多人次。“99公益日”募捐善款1227万元,实施“幸福家园”项目66个,投入资金2025万元,项目建设数和投入资金额居全省首位。2022年,兰陵县被批准为创建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工程全国联动机制区域慈善协同示范县。一是三级联动,让慈善发展“实”起来。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慈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全面加快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县基层慈善组织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慈善救助网络,县各大班子领导带头参加“慈心一日捐”“99公益日”等捐赠活动,镇村分别建立3—10万元不等的慈善基金,全县上下形成了加快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探索,让慈善事业“活”起来。由“输血式”救助转为“造血型”救助、“精英慈善”与“大众慈善”同行、“扶危济困”和“社会公益”并重。创新思路,针对“大病救助”难点,打造“幸福家园”工程,涵盖了专项慈善组织建设、慈善项目、资金募集、“99公益日”等救助子项目,目前已解决1200多名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针对老年人生活饮食难点,集中打造19处“幸福食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针对部分村内偏僻道路不佳问题,通过持续建设“美丽乡村”,策划发起28个公益项目,解决了行路难、环境差、发展滞后问题。广募资金,召开全县企业家座谈会,开展“慈心一日捐”“爱心一元捐”“乡村振兴基金”认捐等活动,广泛筹集慈善资金。在“99公益日”期间,通过早谋划、定方案、广宣传、强培训等有效措施,开展“爱心日捐”“幸福家园”、“情暖功臣”等5个项目筹措资金,线上筹款达1227万元。评优树模,召开慈善表扬大会、开展“最美慈善”评选等活动,讲慈善故事、宣传慈善文化、培树慈善典型100余名,带动更多企业和个人了解、支持、参与慈善事业发展。三是示范打造,让慈善品牌“响”起来。通过主动作为、打造品牌,兰陵县代村、徐皇路等一大批幸福家园示范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样板村,以品牌力量助推慈善救助事业迈上新台阶。打造“大病救助、健康兰陵”品牌,围绕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设立500万元慈善大病救助基金,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救助机制,对农村患有重大疾病的六类困难群体实行救助全覆盖;打造“情暖夕阳、孝善兰陵”品牌,开展“建国前老党员养老服务关爱”等活动,定期走访慰问百岁老人、老复退军人、抗战老兵等制度,投资190余万元为全县经济困难失能老人解决集中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打造“与爱同(童)行、希望兰陵”品牌,开展“童享阳光、相伴成长”“圆梦助学”等活动,对全县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全面救助。将孤儿、困境儿童等作为重点关怀对象予以帮扶、救助、心理辅导;打造“情满万家、幸福兰陵”品牌,整合各类资源,对全县八大困难群体3万多人实施大走访、大救助;打造“最美慈善、文化兰陵”品牌,评选“最美慈善”典型,编纂《兰陵慈善志》、《大爱兰陵》季刊,营造“人人参与慈善、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

三、社会力量广覆盖,多元服务有深度


通过广泛动员、积极引导,凝聚专业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救助新活力。一是“社工+社会救助”服务专业化。大力推进社工站建设,全县17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社工站,选配专职社会工作者18名,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教育培训,积极动员全县社会工作者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今年全县报名人数超500人;立足工作实际,发挥专职社工作用,联动志愿者3200余名,通过摸排困难群众需求,制定服务清单,组织实施“小兰劝学”“七彩社工”“情系桑榆”等社工服务项目,为留守儿童、困难老人等提供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走访探视等专业服务,受益群众2.8万人次。二是“社会组织+社会救助”服务精准化。2022年以来,兰陵县爱心志愿者协会、县利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县义工联合会、兰青公益救援队等社会组织分别开展防疫物资捐赠、“巾帼扶贫志愿服务活动”“爱心助学”“红帆兰陵”“小兰劝学”“善行齐鲁 百村护老”“关爱1加N成长计划”项目、“小白兔卫生包”“志愿小集市”“听障儿童关爱”“同心守护、相伴成长”及走访慰问等系列关爱帮扶活动,助力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2022年以来,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525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时长80.527万小时,发放爱心救助资金350余万元,服务困难群众达5万人次。三是“志愿者+社会救助”服务多样化。目前,兰陵县实名注册志愿者14.1222万人,以开展文明实践站、党员“双报到”“公益创投大赛”等活动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志愿队伍;积极探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慈善志愿者之家”,开展“六个一”志愿活动,建设线下线上“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超市”。各志愿服务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大爱为救助工作增彩。

兰陵县打通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社会力量参与通道,建立起政府托底、慈善共建、群众共帮的“政府+慈善+社会力量”综合救助模式,形成了协同合作、资源统筹、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工作机制,打造了社会救助服务类品牌“兰馨惠民”。通过三方融合、三重引擎,逐步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综合救助服务体系。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