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围绕破解农村老年人生活问题,探索结合党建工作,创新开展了“党建+养老”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养老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社会化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质量,填补了农村养老服务的空白,完善了全县养老服务体系。
一、实行“党建+农村敬老院”模式,深化养老服务改革
试点推行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发挥兜底保障和社会服务作用,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满足周边养老需求。2020年,将大店镇敬老院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委托给全省连锁养老品牌单位-山东恒德颐养集团运营管理。同时,通过升级改造,提高了老人的居住生活条件。并先后将邻近的原筵宾镇、涝坡镇的特困供养人员,合并至大店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将其打造成为了全县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供养基地。

大店镇敬老院在实行“公建民营”后,镇党委大力推动敬老院强化党的建设,在敬老院设立了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恒德颐养通过职业培训和规范管理,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推进“党建+农村幸福院”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按照“党建工作引领养老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政府支持、互助服务”的原则,建立了民主、科学、实用的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机制,满足了农村老年人的互助养老需求。一是选任农村幸福院长。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或村老年协会会长等选任,选任不出的由镇街指定担任。并注重发挥老干部、老党员“余热”作用,积极引导参与农村幸福院事务管理,发挥村民理事会助推作用,村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成立农村幸福院理事会,选拔有威望、协调能力强 、肯奉献的担任会长,将日常管理逐步移交到理事会手中,实现农村幸福院由组织管理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转变。二是创星达标分级管理。根据省市评星达标要求,引导村幸福院规范化运行,实施农村幸福院分级分类管理和“创星达标”活动。并根据农村幸福院规模、运营现状、老年人需求等因素,将农村幸福院分为机构居住型、就餐照料型、活动娱乐型、村周转房型四种类型分类挂牌。三是鼓励社会化连锁运营。各镇街积极对接社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行业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将具备条件的农村幸福院打造成为阳光产业,深化党建引领,传承院里文化,实现党建、公益、扶贫、养老的多方共赢。村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对幸福院老人实行结对帮扶邻里互助服务。
三、推行“党建+志愿服务”,丰富农村养老服务内容

组建志愿服务队。 鼓励村级后备干部、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等人员组建村级志愿服务队,为村里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志愿服务,依托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定期开展孤寡、特困老人走访慰问活动。建立巡防制度。莒南县民政局为每名留守老人制作关爱服务卡,各镇街把农村留守老年人纳入村镇级关爱服务范围,明确帮包责任人,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化管理,每月至少更新一次。同时落实关爱服务措施。通过村干部包户、开展志愿服务等途径,采取上门探视、电话(视频)问候等方式,定期开展巡防工作,并将帮包责任姓名、电话告知巡防对象及时赡养人,一般对象至少每月巡防一次。
四、开展“党建+居家服务”,打通居家服务“最后一公里”

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域化。积极引进培育具备政府购买服务承接资格的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鼓励和支持政府向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结合已开展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乡镇、中心村纵向延伸,打通县镇村三级壁垒,把乡镇敬老院社会化改革后闲置场所作为乡镇居家服务的站点,委托专业的养老服务组织实行社会化运营。发挥党建网格员作用。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采取属地管理原则,以社区网格员为居家养老服务第一责任人,为社区内有居家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代办等服务项目,发挥基层网格员的作用。村网格员对每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子女家属、个人经历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掌握老人身体、思想和活动等方面情况,以实现便捷化、精准化、贴心化服务。同时鼓励养老机构参与运营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成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