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县区信息>>正文
经验交流丨罗庄区民政局:多措并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2023-09-09 16:22   临沂市民政局网站 审核人:

近年来,罗庄区社会组织党委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结合行业优势和自身特点,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为政府、村(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专业化、志愿化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手段由单一向多重转变,内容由单薄向丰富转变,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和质量。

(一)强化党建引领,变“满盘沙”为“一盘棋”。

针对以往罗庄区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门类不全、比例不优、水平不一、良莠不齐等问题,区社会组织党委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将零星分散的社会组织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党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

健全体系,增强组织力。罗庄区依托民政部门,在区委两新组织工委的指导下,成立社会组织党委,持续扩大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通过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促进融合,激发引领力。将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结合自身特点和行业优势,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积极投身“五助一扶”(助学、助残、助老、助医、助孤、扶贫)等基层社会治理事务,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由自娱自乐、小打小闹转变为向中心靠、往实里做。

练强内功,提高服务力。组织罗庄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培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多次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建业务培训,既学党务、又学治理,掌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形式等,不断提高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二)创新治理模式,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罗庄区社会组织党委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主体从“一元管理”走向“多元协作”,把党组织有效嵌入社会组织之中,激活基层社会治理“一池活水”,为建设现代化新罗庄贡献社会组织力量。

党组织牵线搭桥引导合作。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专业服务,承接政府干不好、市场干不了的事务。由区慈善总会出资,购买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全区孤困家庭电路老化损坏线路进行改造,直接服务于孤困家庭,让孤困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由罗庄区委组织部和罗庄区民政局联合发起的关爱建国前老党员、离休老干部、老战士并委托罗庄区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的公益项目,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提供助餐、助洁、助医、代办等家庭照护服务。

多元参与推动协同共治。坚持“打破壁垒、建强堡垒”工作理念,社会组织党委与城市社区融合党委进行联合,重点在盛庄街道城市社区开展了“便民服务大集”“星火邻里节”等活动,促进了邻里的和睦,为社区治理增添了活力。联合开展“双报到”,业务主管部门联合17家社会组织到社区开展“双报到”,与小区开展结对共建,将报到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得有声有色。建立66家公益类社会组织资源库,建立“社区点单、社联接单、区社派单”工作模式,实现社会组织资源与基层需求无缝衔接。

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志愿服务。建立“益心向党 爱在罗庄”党建品牌,以品牌筑牢社会组织初心,夯实社会组织发展的落脚点。围绕“沂蒙百花”,制定了我区“沂蒙百花三年发展计划”,重点扶持10家标杆党组织社会组织。由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团结带领社会组织广大从业人员、会员进村(社区),为基层政府、居民群众提供志愿服务。

(三)整合治理功能,变“多条线”为“一股绳”。

根据社会组织的条块分布、活动领域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罗庄区社会组织党委发挥党建牵头抓总作用,把社会组织党组织和业务主管部门、街镇、村居各条块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积极开展服务活动。

在生活技能服务中联手。引导各类行业协会、民营医疗机构、民办教育机构等社会组织,为村(社区)居民提供老年人送餐及日间照料、青少年教育等生活技能提升等服务,解决困扰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在公益慈善服务中联合。引导社工机构、各类公益慈善类、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环境保护、义卖、义诊、支教等公益慈善活动。如全区累计建立40余个项目,形成了“慈幼小雨伞”“E安计划”“幸福食堂”“爱心驿站”等一些优秀的社会组织项目品牌,受益群众达上万人次。

在文体活动服务中联袂。引导各类文体团体发挥自身特长,开展送戏、送文化进村(社区),举办书画展、文艺晚会、体育竞赛等活动,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如罗庄区月亮艺术团、双馨艺术团每周定期到指定地点开展文艺汇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