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统计工作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民政事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应用的普及,数字民政的作用得到极大凸显,尤其是 “山东民政数据对接系统”、“民政事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持续使用,使得民政统计工作在实现服务民生、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准确、可靠、全面的数据支撑。
一、聚焦移风易俗改革,共享文明新风成果
2023年沂水县民政局持续深入推进沂水“惠民礼葬”殡葬改革,先后完成全国殡葬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筹备工作并召开了全县殡葬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议,殡葬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标委验收。据统计,截至6月底,拨付殡葬改革资金564余万元,对全县公益性公墓进行改扩建和提升,完成改扩建公墓9处,墓穴1400套,以满足日常安葬需求,始终秉承“群众丧礼政府办”理念,让生命文化深入人心,持续打响了“惠民礼葬·逝有所安”殡葬改革品牌。


今年以来,继续以婚俗改革“365”为统领,创新服务形式,倡导喜事新办。充分发挥花彩小镇景区婚姻登记点、集体婚礼基地和室外婚姻登记颁证场所作用,利用周末、“2.14”“520”等节假日,提供室外结婚登记、特色颁证服务。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提升服务水平。据统计,截至6月底拨付婚姻服务资金20.76万元,全面支持和保障婚姻服务工作的开展,完成婚姻登记2736件,同比增长4.18%,登记合格率100%,不断提升了婚姻登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全面巩固深化了“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成果,打响了“喜事新办·花开沂水”婚俗改革品牌。

二、健全养老助童服务体系,打造安全救助新高地
2023年持续推动全县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据统计,截至6月累计配套建设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9处,农村幸福院47处,农村“幸福食堂”49处,其中农村幸福院建成数量同比增长113%,诸葛镇东河西村“幸福食堂”以先进的运营模式、良好的运营效果,被市民政局向全市发文推广,并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共拨付养老服务资金1620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发放老年人福利资金1528.4余万元,严格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水平,切实增强了经济困难家庭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响了“养老沂水·幸福沂水”养老服务品牌。


严格落实三类儿童补助政策及优惠措施,确保各类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落实到位。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总数为532人,同比增长5%,平均补助标准同比增长3%,发放各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和孤儿助学资金共计552.4万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困难儿童的重视和关怀。科室结合业务实践和统计数据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如重点抓好“失依儿童关爱行动”、“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等行动,为儿童送去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亲情、成长和健康关爱,打响了“童享温暖·携童成长”未保工作品牌。

三、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增强急难救助力度
沂水县民政局持续完善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已逐步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全县共有城乡低保36062人,发放救助资金9719余万元,扎实做好了社会救助兜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城乡特困工作坚持“愿进全进”的原则,特困人员4673人,同比增长2.14%,发放供养资金3252余万元,不断提高了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水平。为符合条件的2806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253余万元,大大增强了急难救助力度。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沂水县困难群众救助标准自2010年至2023年,救助标准逐年增长,实现了困难群众救助标准“14连增”,有效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打响了“沂家亲”社会救助品牌。


民政统计工作是民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制定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保障民政事业费高效使用的重要依据。下一步,沂水县民政局将进一步提高民政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保障民政各项工作在统计数据的支撑下,做到可预见、可分析和可掌握,为持续推进由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迈进,打造“温情沂水”贡献民政统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