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驼镇创新穿透式网格胡同自治模式,建立“胡同事儿胡同议”工作制度,通过四步工作法,延伸治理触角,贯通邻里纠纷矛盾调解“经络”,有效促进村民自治,实现“小事不出胡同、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村镇”。2023年,邻里纠纷类案件总数同比降低37.14%,热线诉求量下降16%,取得明显成效。青驼镇《“胡同长”巧破邻里纠纷工作法》入选中央政法委举办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部分省(区、市)研讨班典型案例。
选优配强胡同长 巧定胡同“说和人”
邻里纠纷多源自胡同小巷,因此选定邻里“说和人”至关重要。一是划定服务区。在村级条块分割的原有网格基础上,按照“居住就近、管理便利”原则,以20户-30户为基准划分精微小网格,全镇80个村组在341个大网格基础上划分精微网格810个。二是配优胡同长。推行“群众推、党员荐”模式,从年轻党员、离任干部、热心群众中优选,镇党委配套“五个一”,即“一张聘书、一身红马甲、一个工作证、一本记录本、一个工作包”,增强身份认同。截至目前,配优胡同长825名。三是明确岗位职责。胡同长不承担村级具体业务,直面管辖区域群众,致力于服务与调解,明确惠民利民政策勤讲、群众诉求建议勤听、邻有矛盾纠纷必调等“五勤三必”八项职责。

“胡同理儿”胡同说 巧建议事会
健全议事制,选定议事点,让“胡同理儿”在胡同说。建立“胡同-村-管理区”三级议事会。在胡同,由胡同长根据邻里纠纷程度召集党员中心户、群众代表、矛盾双方说理议事,调解纠纷;在村级,固定“周日夜话”制,对于单个胡同难以调处的矛盾,由支部召集胡同长会商,合力破解难题;管理区不定期聚焦12345热线等上级反馈渠道,倒排矛盾点,交由村、胡同长排查化解。截至目前,累计召开各类议事会2400余轮次。打造“一村一景”小微议事点。借助各村“百千工程”建设、办公场所提升有利契机,重点对廊架、凉亭、空台、闲院等地进行改造提升,让群众有地说理儿、胡同有地议事儿。今年以来打造小微议事点42处,通过小微议事点调解邻里纠纷93起。

“胡同事儿”胡同办 巧化矛盾点
创建“青易办”、“青心办”、“青速办”线上线下平台,胡同长从源头跟进,消解矛盾点。一是便民服务“青易办”。建立“一村一站”便民服务站,入驻98项服务清单,明确胡同帮办、网格代办、村级协办,让群众在胡同里就能办成事。如山北头村邢某申请翻盖房子,胡同长帮助收集四邻意见,避免了后期因物料堆放等引起的邻里纠纷。二是平安守护“青心办”。聚焦精神病等特殊群体,胡同长每周2次入户,即时帮助解决难题,从源头防范化解纠纷。已走访2750人次,处置邻里纠纷类问题109条。三是矛盾调处“青快办”。对于村级发现无法化解的矛盾点,建立“胡同长发现上报-青快办派发处置-胡同长定期回访”的闭环处置流程,创新“10113”闭环工作法,确保问题“10分钟反应、1小时内响应、1天内回复、3天内办结”。

多元力量进胡同 巧建长机制
激发多元力量进驻,提升胡同议事能力。一是巡逻队伍进胡同,建立夜间巡逻机制。每村组建不少于10人的治安巡逻队,每晚对辖区小胡同进行巡逻,镇政府投入10万余元统一购置器械,确保胡同里警灯常亮,相关做法被临沂市电视台报道。二是公益岗进胡同,建立卫生网格专人负责制。参照胡同划定卫生网格,全镇518名公益岗全部设岗定责,配合胡同长维护辖区公共卫生,减少因垃圾乱扔、柴草乱堆等问题引起的邻里纠纷。三是听证团进胡同,建立听证会制度。组建“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35人听证团进村进胡同,对重难点纠纷调解会商,今年累计召开听证会议12次。四是人民调解员进胡同,建立大调解机制。组建163人的专兼结合调解队进胡同,今年组织到村示范调解培训30余次,大大提高胡同议事调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