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县区信息>>正文
经验交流丨莒南县民政局:做精神障碍特困供养人员的“心灵守护人”
2023-11-28 10:43   临沂市民政局网站 审核人:

特困供养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敏感又脆弱的群体,这个群体长期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家庭经济困难且缺乏高质量的照料护理,同时又缺少社会的关心关爱,所以病情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病情的不稳定也增加了其肇事肇祸的风险。莒南县目前共有精神障碍特困供养人员300人,其中108名精神障碍特困供养人员由专业机构莒南福康养老中心进行集中供养,以康养结合的方式,为其提供安全、有效、连续的卫生照护服务。仍有192名精神障碍特困人员选择分散供养,为切实提升这部分人群的照料护理水平,真正做到补齐短板、兜牢底线,莒南县深化“物质+服务”模式,投入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精神医疗机构实施“守护心灵”关爱精神障碍特困供养人员项目,积极探索精神障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救助新路径。

一、“一对一”诊疗,确保治疗精准规范

制定《莒南县关爱精神障碍特困供养人员工作方案》,由专业精神医疗机构组建精神专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康复师等9人构成的“守护心灵”救助服务专业团队,根据192名精神障碍特困供养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人一策康复方案,建立一人一册健康档案,提供“一对一”的诊疗服务,定期上门为其提供临床诊疗、免费送药、用药监护、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为保障特困供养人员身体健康及用药安全,定期为其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糖血脂等辅助检查服务,根据检查结果以及每位特困人员的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服药依从性、用药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评估每位特困人员病情,免费发放精神类药品,并给予其更科学的服药和就医指导。同时,指导监护人履行好职责,时刻关注特困人员的情绪变化,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监督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防止病情复发。

二、“点对点”服务,确保康复全面科学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特殊疾病,药物治疗仅仅是治疗中的一部分,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对其回归社会尤其重要。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医疗+心理+康复”的全周期服务模式,在免费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的作用。心理咨询师及康复师根据特困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点对点”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其疏导压力,使其建立良好的认知行为模式,重燃生活的信心;同时,设立24小时心理热线,随时解决特困人员的心理疑惑;并且协助其与社区精神康复中心建立联系,定期到社区康复中心参加康复锻炼,促进疾病恢复,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愉悦感。

三、“面对面”关爱,确保服务贴心暖心

为提升精神障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在开展医疗、心理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定期联合莒南县心理健康协会、莒南县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技能训练、心理辅导、节日慰问、文娱活动等志愿服务,共同为特困供养人员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树立信心,更好地促进其恢复社会功能。同时,还通过开展宣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积极宣传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教育监护人对特困人员要多关心、多关爱,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引导邻里乡亲、左邻右舍给予特困人员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消除社会对精神障碍特困人员的歧视和误解。

通过实施“守护心灵”项目解决了全县精神障碍特困人员看病难、吃药难、咨询难的问题,使精神障碍特困人员的病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也提升了特困供养人员的生活质量,极大地改善了特困人员身心健康,预防和降低了其肇事肇祸风险,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有效解决了特困供养人员家庭及社会的实际问题,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了困难群众身边。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