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沂水县坚持以村党组织为引领,从村民自治出发,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民主议定《村民公约》,打造红白事阵地,规范服务流程,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督服务,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减轻了“人情债”,刹住了“送礼风”,形成了勤俭节约、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做好“二学二讲”,提高队伍素质,夯实“最前沿”。一是组织业务学习和内部学习交流。每季度组织开展村级红白理事会学习教育,人员做到全覆盖,学业务、学政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组织部分村级红白理事会到周边县区学习,取长补短,开阔眼界,结合“礼安齐鲁”活动先后到临沂河东、高新区、费县等交流。同时,定期分片组织座谈会,听取红白理事会意见建议,相互学习交流。二是选取先进村级红白理事会,到各乡镇开展讲演,讲故事、讲经验,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专题活动,通过明白纸、大喇叭、小品、三句半等形式,向群众讲政策、讲道理。
采用“三荐三评”,组建好理事会,选好“理事人”。采取自我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村“两委”筛选评、包村干部审核评、村民代表集中测评“三荐三评”的方式,推选出红白理事会会长及成员,原则上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会长,再选配至少3名甘于奉献、组织协调能力强、在村内有影响力并热心此项工作的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任成员的村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全面参与村级红白事务。红白理事会成员名单在村文化广场或党务政务公开栏公开,每月理事会对红白喜事的办理情况进行公布,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理事会成员工作不积极主动,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方面作用发挥不够,移风易俗政策宣传力度不足或者服务群众不到位的,由会长提议,经村“两委”审核、村民(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取消资格,并重新按照“三荐三评”的程序补充会员,选好“理事人”。
通过“四听四议”,议定村民公约,立好“规矩账”。一是村民公约大家定。各村级红白理事会充分结合本村经济发展水平、村民习惯等实际,初步拟定村级红白事办理制度内容,广泛听取村级乡贤能人、“两代表一委员”、包村干部、村民代表4个重要群体意见建议“四听”的基础上,再按照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四议”的程序,议定了以“卫生、健康、勤俭、节约”八个字为核心的《村规民约》。二是“软硬”结合促落实。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对不遵守的行为,采用上门教育、会议通报、张榜曝光、集体经济分红相挂钩等多种手段,既把规矩意识、“脸面”意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又把经济利益与平时行为规范相联结,引导群众主动摒弃“比酒量、比阔气、比势力”的陈规旧俗,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引领社会新风尚,涵养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倡导“五提五不”,全面参与服务,用好“理事权”。为促进村居发展,满足群众需求,村级红白理事会根据《村规民约》简化婚丧办理流程,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并延伸到方方面面。提倡清明等传统祭祀节日集体鞠躬、献花、追思,不烧纸、叩头;提倡集体、民俗婚礼,不婚闹、攀比、浪费;提倡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不搞封建迷信活动;提倡“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互帮互助,不制造矛盾、不摆弄是非;提倡敬老爱幼、助残扶孤志愿活动,不一味索取、自私自利等,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现在在沂水乡村嫁娶红事由原来的5天改为2天完成,治丧时间缩短为1-1.5天;祭祀鲜花的多了,烧纸的少了;村民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风气日益浓厚。村民们满意地说“现在俺们村的事儿,有红白理事会帮忙,也不忙活、也不愁了,事儿办得好,村里人关系都更好了,村子更美了。”沂水先后有5个村级红白理事会被授予“全省百佳红白理事会”,全县共有村级红白理事会1146个、46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