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吃饭钱”,关乎民生安定,关乎社会稳定。为全力做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工作,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近年来,莒南县民政局创建“三大模式”提高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数据“交互确认”的精准度,托稳托牢保障对象的“基础数据大底盘”。
一、创建救助平台“变动导出实时互通”模式
为确保新增保障对象及时享受相应救助待遇,要求镇街根据县民政局每月通知的资金发放数据调整时限,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录入救助平台新增保障人员,在救助平台资金发放数据调整确认的阶段中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相互做到“要变动必报告,要导出先告知”,同时在本月资金发放人员名单确定后只能变动次月的救助平台数据,确保每一笔社会救助资金按月、及时、足额发放到每一名困难群众手中。
二、创建保障对象“退保台账按月报送”模式
为确保保障对象的退出符合相关救助政策规定,对于县民政局比对确认的上月退保人员名单,要求镇街按时报送其停保的具体详细原因,县民政局逐一认真分析后形成退保人员台账。特别是对其中因去世、转特困等原因退出低保的人员,仔细校对其殡葬数据信息及特困人员信息录入平台的情况,坚决避免“漏保、错停”等问题发生,守护好困难群众的每一笔“救助款”、每一分“保命钱”。
三、创建资金发放“三方统一交互比对”模式
一是确保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时的“数据底盘精准性”。在每月调整确认救助平台中的资金发放数据时,利用VLOOKUP比对、IF条件筛选、LEN位数查询、插入透视表、高亮重复项、身份证号码错误与重复校验、保障金与保障标准比较等公式,将救助平台导出的保障人员明细、保障家庭明细与殡葬、人社、孤困、低保、特困、乡村振兴等数据进行交互校验比对,并将核实出的疑点信息及时反馈镇街予以处理,待救助平台数据全部梳理调整完毕后再对最终确定版的保障人员进行下一步资金发放操作。通过不断强化发放数据的精准性,实现困难群众的“动态管理、应救尽救”。
二是确保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后的“数据网络稳固性”。待全部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完毕后,以“确定版资金发放人员明细”为中心与救助平台、台账系统展开交互比对。首先,于每月20日(救助平台数据固定调整截止日)前实行“每日一看、每日一比”,“看”“比”救助平台保障人员是否与确定版资金发放人员保持一致,及时发现平台错增减人员并反馈镇街进行即时整改;其次,于每月1日在台账系统进行上月的救助台账数据抽取,抽取提报前与上月救助平台保障人员进行再次比对,全力确保资金发放、平台、台账的“三方统一”,不断稳固完善社会救助资金发放的“数据网络库”,坚持打通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群众心里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