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人民网点赞莒南县为更好地传播移风易俗理念,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文化“能人”、百姓“明星”作用,创新实践“文艺+宣讲”的形式,围绕喜事新办、抵制恶俗婚闹、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相关内容编排小戏剧,切实推动移风易俗从“纸面上”走进“心窝里”的典型做法,全文如下:

“我愿意!”“我也愿意!”“既然孩子们都愿意,咱们做家长的,更不能因为彩礼给孩子添堵,俺们也愿意。”近日,在莒南县涝坡镇红运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由该镇正大庄户剧团围绕移风易俗主题编排的情景剧《都愿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引得在场观众连连叫好。
“台上的演员就是俺们村的,演得又是俺们身边的事,这样一看,以后谁家婚嫁不按新风来,咱都不好意思说咱看了这场剧。”夏家沟村村民王中粉说道。
《都愿意》讲述的是在社会新风尚下,基层群众传统婚嫁观念转变的故事。内容连贯而紧凑,情节跌宕而写实,演员们通过松弛又自然的表演,将彩礼金额的争议、亲家间的协商与退让真实再现,借助故事的发展,将“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的文明新风传递给在场观众。
据了解,该部作品的编剧是正大庄户剧团的团员刘文臻,现年63岁,从事群众文化生活已25年有余。作为正大庄户剧团的“金牌编剧”,她敏锐捕捉到“小戏小剧”在移风易俗宣传中的独特作用,并通过认真观察身边人身边事,结合自身所见所闻,创作出《都愿意》的脚本,同时在小剧中饰演婆婆“张桂兰”一角,剧中另外3名演员也是剧团成员,他们农忙时下地,闲暇时展演,两年时间已经完成全镇57个村的巡演,给观众们送去《清廉三句半》《幸福一家亲》《夸夸涝坡新变化》等一系列原创小戏小剧,获得群众的一致认可。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播移风易俗理念,涝坡镇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文化“能人”、百姓“明星”作用,创新实践“文艺+宣讲”的形式,孵化打造“理响涝坡”文艺宣讲品牌,用好乡村文艺人才队伍,围绕喜事新办、抵制恶俗婚闹、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相关内容,编排原创节目22个,展演巡演300余场,受益群众3万余人。精心构思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搭配通俗易懂的措辞、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句,打破了传统“你讲我听”“零互动”“填鸭式”的说教形式,让辖区群众在“乐”中汲取养分,在“学”中提升素养,切实推动移风易俗从“纸面上”走进“心窝里”。
供稿:莒南县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