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县区信息>>正文
临沭县民政局推进“五大工程” 提升精准扶贫效能
2019-11-22 14:34   审核人:

    “我现在每个月能领246块钱的低保金,再加上自己去干点零活,一年能有五六千块钱嘞,完全可以脱贫啦,吃穿是一点都不愁了!”临沭县玉山镇上石河村的72岁老人胡顺开一提到现在的生活状况就喜笑颜开。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县依靠民政救助政策脱贫的人群日益增加,胡顺开老人就是其中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临沭县民政局紧扣“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宗旨,全面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的要求,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抓手,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政策兜底、养老服务、惠民殡葬、社会组织、基层政权等五大方面救助效能,有力推动了全县攻坚脱贫工作。
   一是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程,确保救助实效。继续提高低保标准,确保农村低保标准稳定动态高于省定扶贫标准,按照规定的低保对象认定条件和程序,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落实重度残疾人单人保有关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目前,共有1714名己脱贫建档立卡享受政策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全县贫困人口享受低保达到4312人,占全县农村低保总人数的64.7%。严格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建立特困人员供养中心,提高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能力,目前集中供养生活不能自理农村特困人员有182名,供养率达到40%以上。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充分发挥“救急难”功能,自2019年7月份实施以来,临时救助127户400人,发放临时救助金33.96万元。
   二是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工程,提高帮扶水平。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建设管理,完成机构安全改造提升,推进玉山、石门、店头、蛟龙四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提升集中供养能力。目前全县共有养老机构10处,其中公办民营的医养结合福利中心1处、民办护理型养老机构2处、乡镇敬老院5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处,机构养老床位共149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679张,另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处;共有养老设施62处,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6处、农村幸福院56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是推进惠民殡葬改革工程,提升救助效能。严格落实临沭县惠民殡葬政策,将殡葬涉及的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及骨灰盒、公益性公墓安葬等费用全部免除,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每年火化遗体约4500具,免除费用400余万元,为群众减轻了丧葬负担,真正实现了利民惠民。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按照千分之七的人口自然死亡率,满足城乡居民15年以上安葬需要,全县共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47处(含骨灰堂2处),在青云镇贾山村规划建设总占地66.86亩的城市公益性公墓1处。目前累计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墓穴(格位)54158个,超额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实现全县村居、人口全覆盖。11月1日起,面向全县居民免费提供。
   四是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工程,扩大救助范围。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功能,精心组织策划,积极开展 “助飞圆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情暖万家”5大救助活动,脱贫攻坚期内“慈心一日捐”资金全部用于扶贫脱贫。投资300余万元建设慈善超市一处,占地2800平方米,及时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衣物、粮油等生活用品,充分发挥扶贫助推作用,2019年以来救助580余人次,发放救助物品折价20余万元。继续培育发展扶贫类社会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积极搭建“社工+志愿者”服务平台,联合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等志愿组织,面向救助对象开展“济贫、解困、扶危、增能”等主题活动,先后在兴社区和富民社区组织开展了“奶妈儿童”、牵手关爱留守儿童、助学结队帮扶、关注空巢老人等一系列关爱特殊群体活动180次,帮扶人群3600余人次。
   五是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工程,激发救助活力。依法组织全县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选优配强贫困村村级班子,特别是把有能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人员选进村班子。指导贫困村建立健全村级配套组织,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理顺好村级各类组织关系,组织和带领贫困人口有序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落实。指导临沭县236个行政村居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相关内容,引导广大村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城乡社区治理等工作。


(临沭县民政局 英家琪 2651160)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