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推进全县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临沭县民政局念好“四字诀”,推进社会救助流程再造,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能。
在组织领导上抓“紧”。充分认识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意义和当前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思想上再重视、行动上再落实、措施上再强化,切实落实好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让社会救助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救助更加高效,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基本民生保障中的“压舱石”作用。
在政策落实上抓“实”。优化社会救助审核审批流程,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做好各项监管工作,确保社会救助政策“放管服”改革稳妥推进,做到县级民政部门“管得住”、乡镇(街道)“接得住”。2019年我县建立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将3000元以内(含3000元)的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审批权下放至镇街,自7月起在临沭县9个镇街开始施行,截至目前,符合救助条件、通过镇街审核审批的临时救助对象共计596户1175人,共发放临时救助金138.66万元。
在安排部署上抓“细”。制定一个方案,明确委托下放的社会救助事项、推进步骤、主要措施、完成时限;召开一次会议,印发《临沭县最低生活保障长期公示制度》《临沭县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临沭县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行政文书和档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制度管人管事,推进低保工作的规范化;举行一次培训,加强对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和社会救助协理员的教育培训,切实提升社会救助政策水平和政策执行力。
在工作推进上抓“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村(居)公示栏或显要位置张贴社会救助政策明白纸.向群众发放社会救助宣传手册,让群众了解社会救助政策、办理程序和救助标准,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强化人员配置,各镇街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窗口,配备3-5名专职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在村(居)全面建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配备1-2名社会救助协理员,推进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实现“一次办好”。(临沭县民政局 英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