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事关民生基本保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作用,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临沭县民政局严格按照十九大扶贫领域的重要决策部署,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紧扣脱贫攻坚大局,以政策衔接为抓手,坚持“多轮驱动”,准确定位、靶向施策,在工作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兜底脱贫工作亮点纷呈。
强化社会救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完善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政策,积极与扶贫部门联系,将建档立卡中凡未脱贫的困难户,凡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范围,对已经脱贫的低保户,实行渐退措施,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形成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目前全县共有43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占全县低保总人数的64.7%。
强化临时救助工作,做到“应救尽救”。合理制定临时救助标准,拓展完善救助方式,联合财政局建立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将3000元以内(含3000元)的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审批权下放至镇街,自2019年7月起在临沭县9个镇街开始施行,对返贫人口及时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并根据其致贫原因和困难程度,采取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等方式,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实施“分类救助”“先行救助”“特别救助”等,切实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备用金效能,确保有困难的群众能求助有门、救助及时。
强化特困供养工作,做到“应养尽养”。严格遵循“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严格规范,高效便民;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断规范特困人员认定工作,将符合特困人员认定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照料护理水平。统筹好养老机构“内”和分散供养“外”的关系,不断应用好“政府”和“社会力量”两只手,在衔接政策、健全机制、资金保障、管理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依托社会福利中心成立临沭县失能特困供养中心,对失能特困人员实施“集中供养、医养结合”模式,将失能特困人员接到中心集中照护,全面提升失能特困人员的养护水平,目前中心入住失能特困人员50名。规划建设4处中心敬老院,蛟龙敬老院已正式启用,采取公建民营模式由第三方运营,待玉山、店头、石门中心敬老院建成后,可满足全县集中供养特困人员供养需求。围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需求,全面签定分散人员供养协议,落实“五有”(有照护协议、有服务标准、有定期探访、有动态管理、有应急预案)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照料护理责任落实。
强化补贴发放工作,做到“应补尽补”。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服务保障,全面排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经济困难老人、孤困儿童等社会救助对象,认真落实并及时足额发放各项福利政策资金,做到对象精准、标准精准、应补尽补。(临沭县民政局 英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