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媒体关注>>正文
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
2022-06-20 15:53   审核人:

这里,温暖是底色,构筑起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之家"。这里,大爱是基调,真情救助帮流浪乞讨人员回家。这里,就是临沂市社会福利中心(临沂市救助站)。6月19日,是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当天上午,一场以"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为主题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在这里温情举行。

副市长王映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百迎,市政府办公室四级调研员刘桂强,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丛爱,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郗碧霄,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士彬,兰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辉,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卫健委等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走进市社会福利中心,零距离感受流浪乞讨人员"临时之家"的温暖,了解我市社会福利工作。为让大家全面了解我市救助管理工作,市社会福利中心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宣传展板、播放寻亲视频短片、实地参观等方式,向大家介绍了救助管理政策、救助程序、救助服务内容、寻亲工作等。救助站的工作不仅是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帮受助人员找到家人。当大屏幕里播放中央电视台《等着我》于2020年录制的临沂市救助站帮助孙小莉成功寻亲的视频时,在场的每个人无不为之动容。

孙小莉只是市社会福利中心救助并成功寻亲的一个生动事例。就在前几天,又传来佳音,两位在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生活长达十几年的收养人员福玲、福马飞找到了家人。"终于找到你了!"当妈妈抱着女儿福马飞,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母女相拥,泣不成声。为了这个拥抱,妈妈已经等了12年……

当来自济宁市嘉祥县的岳先生看到80多岁的母亲福玲时,他有片刻的默然,"有些突然,没想到,13年了啊……"当看到母亲脸色红润时,他是满满的感激之情。激动之余,福玲、福马飞的家人对市社会福利中心、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表示诚挚的感谢。她们在市养老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生活的十几年,工作人员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寻亲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愿意成为那一盏并不抢眼但却温暖踏实的明灯,用我们微小的光,为每一个流浪的游子照亮回家的路,去为每一个残缺的家庭填补团圆的缺憾。"这是市社会福利中心每位从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人员的共同信念。活动期间,还实地参观了救助生活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兰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详细了解了流浪乞讨人员生活区情况,孤弃儿童、打拐被解救儿童的养护、教育、康复、治疗等情况。

与此同时,市社会福利中心(市救助站)"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启动,工作人员分成两组赶赴市区火车站、汽车站、商贸区等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的重点区域开展街面巡查工作,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救助原则,对愿意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回站内进行救助,对不愿意接受救助的,为他们发放爱心包、矿泉水、清凉油等降温防暑物品及装有酒精、纱布、创可贴等的急救包,并留下联系方式,确保应救尽救。同时,工作人员还走上街头,向市民讲解救助政策。

在实地参观了解情况后,王映海对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的救助服务工作、寻亲工作以及对孤弃儿童的养护、教育、康复、治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民政部门继续发挥好民政职能,希望工作人员更好更细微的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兜底保障作用。

作为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机构,市社会福利中心(市救助站)在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坚持"兜底线救急难"让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的救助,为了让受助人员早日与亲人团聚,不断探索寻亲工作新方式、新途径,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微博发布受助人员信息,采取传统问询法、"互联网+寻亲"、联合公安部门等,多措并举帮助智障失能的受助人员早日回家。今年3月份,通过今日头条、抖音、报社途径开展集中寻亲成功帮助15人找到家人。

下一步,市社会福利中心将以此次"开放日"为契机,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创造良好氛围,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创新公开方式、形式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传递城市温度。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

如果市民朋友发现有需要救助的对象,可第一时间拨打24小时救助热线:0539-8354040。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