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民政新闻>>媒体关注>>正文
高埠新村第一书记王琳:女书记来了,村里瓜果更香了
2016-12-27 00:00   审核人:

临沂市临沭县大兴镇高埠新村位于临沂最东南,与江苏搭界,虽有特色“兴英”西瓜,但因农户们大多采用传统种植经营的方式,并未让这个村庄有太大的变化,省定贫困村的帽子一戴就是多年。今年3月份,随着临沂市民政局派驻高埠新村第一书记王琳的到来,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开始发生变化,而对于高埠新村1862口人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王书记带来的变化,让村民看到了高埠新村的希望和未来,村民相信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扔下“贫困”的帽子指日可待。

在蔬菜育苗大棚,王琳查看瓜苗长势。

走村入户听苦水,为民着想赢信任

社区服务中心为新农村建设破难题

高埠新村由英高埠和王高埠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539户、1862人,却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49户,242人。今年3月份,王琳带着临沂市民政局领导“一头扎进大棚,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一头扎进困难户家中”的嘱托,来到这个大棚连片的村庄,听到的不是村民如何想发家致富,而是“拆迁、拆迁”和一肚子怨言和苦水。“旧村还建,村民住进新社区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为啥大家这么多的不情愿?”王琳说,当她走遍全村每个家庭才明白,“旧村还建之所以搁浅,不是村民不想住进新社区,而是边拆边建让村民看不到新社区的样子,更看不到高埠新村的未来。”

找到问题所在,那就从根源入手。王琳说,初来高埠新村时,由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做起事来往往事倍功半,幸好临沂市民政局上下都给予大力支持,也逐渐让她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找到了感觉。

3月31日,王琳说,这一天她记得很清楚。她和村两委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集体到兰山、河东、经开区等地新型农村社区参观,学习先进村庄发展经验,让村民从别的村庄身上,看到高埠新村发展的潜力。“早上出发的时候,还有人在车上嘟囔,出去干啥?浪费时间!但是,下午返程的时候,大巴车里热闹得却像菜市场,每个人都争着给高埠新村规划未来,唯恐自己的想法不被采纳。”王琳说,那一天,她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了十多页纸,记录的都是大家的一些好想法、好建议,都与高埠新村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村民们最期盼的事,也是高埠新村最重要的事。新社区的规划虽然早有,但是公共设施和配套工程一直没实现,各种生活不方便也是大家不愿离开老宅子的原因之一。“搬迁工作先缓一缓,我们先把社区服务中心和幼教楼建起来。”确定了首要工作,王琳开始多方筹措资金,作为第一书记的娘家人,市民政局不仅给予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更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一个月的时间,市建筑设计院免费的规划有了,330万的建设启动资金有了,6月,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集便民服务大厅、医务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图书室、娱乐活动室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幼教楼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来年开春就可投入使用。

好酒也怕巷子深

打造瓜果交易市场

在临沭县,人们买西瓜的时候总是要问一句:“是不是高埠的?”当地还形成了一个顺口溜:“要问高埠的西瓜有多甜,大姑娘见了拔不动腿,小媳妇见了直吧嗒嘴。”村里有这么好的产品,为啥老百姓挣不到钱?“老百姓对市场行情掌握不准,价格多少都是贩子说了算,少卖不少钱。”高埠新村的党支部书记英荣江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高埠新村的瓜农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喝汤。虽然村里也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但是苦于没有门路,导致此事一直搁浅。

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是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工作。有着敏锐眼光的王琳来到高埠新村后,一眼就看出发展“兴英西瓜”是村民增收致富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方法,只是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西瓜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才能让高埠的西瓜成为村民的“聚宝盆”。

“好酒也怕巷子深,咱不能让百姓抱着聚宝盆却去啃窝窝头!”王琳说,通过调研,她发现这里的瓜果非常有名,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交易场所和销售渠道,每到产品上市旺季,种植户大多自行在道路旁摆摊销售,严重制约了产量和销量,一年下来挣不到什么大钱。如何发挥产业优势,让高埠瓜果的香味飘出去,名声响起来,成为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通过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决定首先建设一处集零售、批发、就业点安置为一体的瓜果交易批发市场,这也是有效发展高埠西瓜产业的第一步!”王琳介绍,通过流转土地协调资金,今年6月份,占地30亩,一期投资80万元的瓜果交易批发市场开工建设,而当年夏天就已经有瓜农和批发商入场交易。西瓜种植能手英成进高兴地说:“往年种西瓜要等着人家上门来收,给个什么价咱都得应着,现在可不一样了,有各地西瓜交易数据还有政府帮咱说话,既能讨价还价,销量还大增。我今年种了12亩西瓜,一夏天多挣好几万!”“下一步,我们准备在目前基础上发展50亩冬暖式大棚种植园,增加种植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成立农副产品合作社,抱团发展,走品牌化的路子,让我们村成为临沭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基地。”王琳说。

另外,在这个瓜果交易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王琳还回到临沂市民政局申请了两处“大爱民政精准扶贫就业点”,如今也已经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这样不仅让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集体每年还可以获得2-3万元的收入。

县里“抢”项目

村集体增收20万

瓜果交易批发市场的启用,是高埠新村村民增收致富的第一步,但社区想发展,村集体还必须“腰包”鼓。在这之前,高埠新村不论是村集体还是村民,都没有成型的增收项目。但王琳从临沭县扶贫办打听来的一个好消息,让高埠新村所有人喜出望外。

“好多地方都来‘抢’这个项目,但我们一定要第一个争取到!”原来,王琳口中众多人来“抢”的项目,是扶贫部门主导的光伏发电产业扶贫项目,光伏发电在高埠新村还是一个空白,而且已经建成的老年房楼顶空间资源,更是最合适不过的安装地点。“光伏发电无污染、见效快,而且国家对此还有扶贫政策,我们一定要‘拿下’。”王琳坚定地说。

说到做到的王琳从此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联系,协调完了供电还要协调规划,跑完乡镇还要跑县区。功夫不负有心人,市县乡多家单位给了她大力的帮助和扶持,王琳对此充满了感激。

“项目按照2000平方米设计,装机容量200千瓦,预计每天可发电1200度,实现收益1176元,按每年200天有效光照日计算,年收益可达23.5万元。”王琳介绍,12月1日,高埠新村光伏项目实现并网运行,产生的效益,将用于扶持贫困户脱贫,并为全村发展提供保障。很多村民在了解了光伏发电的好处后,也激动地说,这好比每家房顶都安装了“印钞机”。

■记者手记:

她用“民政”人的细腻

感动全村父老乡亲

10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高埠新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村民们保守的思想也逐渐放开,大家愿意接受王琳带来的改变,更希望跟着王琳奔向致富路。“王琳书记世间稀,访贫问苦数第一,多项工作做得细,群众称赞好书记。”73岁村民英荣宽老人的这首诗说出了村民们的心声,也表达了对王琳的感激之情。而作为一名女第一书记,王琳一直以来坚持用一名民政人的细腻,从一点一滴开始,关心着高埠新村父老乡亲。驻村几个月来,她积极联系开展各种关爱贫困户、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活动,多次邀请市军休中心医疗专家到村开展义诊活动,免费发放价值2万多元的药品,并为所有贫困户免费建立了健康档案。组织爱心企业为村中60名贫困学生发放书包、书本等价值1万多元的学习用品……

沂蒙晚报记者庄成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