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区划地名>>正文
行政区划宣传之一——临沂市建制沿革
2023-06-15 15:38   临沂市民政局网站 审核人:

临沂,以临近沂河得名。商朝时,本区南部郯城、苍山县地属大庭国。西周时,境内有郯、鄫、鄅、鄪、向、莒、阳、根牟、郜、祝等诸侯国,另有少部属邾国、鲁国地。春秋末期,本区南部为楚国地,北部为齐国地。秦,分属琅琊郡、薛郡和郯郡。西汉时,属东海郡、琅琊郡、泰山郡、城阳国。东汉承西汉制,区划略有改动,琅琊郡改为琅琊国,迁治开阳(今临沂市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三国时,为曹魏地,分属琅琊郡(国)、城阳郡、东莞郡、东海国。西晋时,分属东海郡、琅琊国、城阳郡、东莞郡、泰山郡等。北魏时,本区内设立了琅琊、兰陵、郯、东莞、东安、东海等郡。北魏永安二年(529 年),置北徐州,治于即丘(今临沂城西北)。北齐承北魏制,本区分属琅琊等郡,改东海郡为北海郡,并撤销东莞郡,置义塘郡。蒙阴县并入新泰县。北周时,将北徐州改称沂州,北海郡恢复为东海郡。同时将郡名称前冠上州名,是为沂州琅琊郡、邳州郯郡、海州东海郡、莒州东安郡(郡治设于新泰)。隋代,本区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海州(东海郡)。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始治沂水县。唐,本区分属河南道沂州、密州、海州。武德四年(621 年),设置临沭县。元和年间,始置郯城县。五代承唐制。北宋,本区分属京东东路的沂州、密州和淮南东路的海州。南宋时,淮河以北属金朝地,本区分属金山东东路之沂州、莒州。元代,本区各县分属都省(即行中书省,又称腹里)益都路沂州和莒州。明朝,本区各县分属山东兖州府沂州、青州府莒州。清初沿袭明制。清雍正十二年(1734 年),本区各县皆属沂州府。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政区略有调整,计有兰山、郯城、莒州、日照、蒙阴、沂水、费县 7 个州县。

民国二年(1913 年),撤销沂州府。原所辖除日照县外的其余 6 县隶属济宁道。民国十四年(1925 年)9 月,原沂州府辖均属琅琊道,治临沂。民国十七年(1928 年),道撤销,各县直属山东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置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区,辖临沂、郯城、莒县、日照、沂水、蒙阴、费县、峄县 8 个县。1938 年 4 月,日本侵占该区。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本区分属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署。

1950 年,改属滨海、沂蒙专区,后本区改置临沂、沂水专区,共辖临沂、郯城、苍山、兰陵、临沭、费县、赣榆(竹庭)、邳县、东海、新海连、沂水、沂南、蒙阴、蒙山(1952 年撤销)、莒沂(1953 年撤销)、莒县、莒南、日照。1953 年,沂水专区撤销,所辖除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外,其他各县划归临沂专区。同时,将滕县专区所辖平邑县划归临沂专区(白彦县此时已撤销),将临沂专区所辖赣榆、东海、邳县和新海连市划归江苏省(兰陵县此时撤销)。1956 年 2 月,胶州专区撤销,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3 月,临沭县撤销。1958 年 10 月,沂南县撤销。12 月,临沂县改为临沂市。1961 年 8 月,临沭、沂南两县恢复。1963 年 3 月,临沂市改为临沂县。1967 年,临沂专区改为地区,辖临沂、郯城、临沭、莒南、莒县、日照、沂水、沂南、沂源、蒙阴、费县、平邑、苍山等县。1983 年 9 月,临沂县复改为市。1985 年,日照县改为日照市。1989 年 6 月,日照市升为地级市。10 月,沂源县划归淄博市。1993 年 1 月,莒县划归日照市。1994 年 12 月,撤销临沂地区行政公署,设临沂市。原临沂市分设兰山、罗庄、河东三区。至今,临沂市辖郯城、兰陵、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等9 县和兰山、罗庄、河东 3 区。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