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通过惠民措施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平邑县民政局立足民政部门核心职能, 不断深化“民政为民”实践,在认真调研基础上,适时推出了“七件为民实事”。 一是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中心敬老院建设。2013年,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分别在平邑街道、地方镇、保太镇和白彦镇集中规划建设四处中心敬老院。每处中心敬老院原则上不少于5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供养规模不少于300人。目前,平邑街道中心敬老院已初具规模,2013年重点进行改造提升。其余三处中心敬老院于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逐步达到50%以上。 二是维护改造,稳步推进散葬烈士墓集中管理工作。对县级烈士陵园和规划好的8处有历史影响、基础设施较好的镇烈士陵园进行进一步维护和改扩建,对保留的烈士陵园大门、院墙、看管房和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设计、招标和建设,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题功能。 三是打造亮点,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结合新一轮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和“美丽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活动,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筹备召开全县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议,努力打造15个精品社区,每个乡镇建设1-2处亮点社区,重点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抓好社区管理服务。 四是规范管理,深入推进村级民政事务委员会建设。计划分批对民政事务信息员进行培训,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措施,切实把工作深化抓实,充分发挥村级民政事务委员会的作用。 五是加大力度,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加大慈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慈善事业发展氛围;努力拓宽善款筹集渠道,加强与机关事业单位和慈善总会理事的联络,进一步发挥他们在“慈心一日捐”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联系,争取有更多的企业、个人参与捐赠活动;联合县纪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等部门对有关单位近两年的慈善捐款的上缴、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六是创新发展,坚持推行生态殡葬改革。认真总结平邑街道浚东村、保定村、河湾村三村搬迁坟墓,建设骨灰纪念堂的经验做法,通过加强基层调研,提倡遗体告别仪式,建设村级骨灰纪念堂,加强对白事理事教育和培训等多种方式,倡导人们树立低碳环保、绿色的殡葬理念,深化殡葬改革节约坟占地。 七是提升能力,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和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及时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