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长者模式

 
 索 引 号  1360274559/mzj/2024-0000238  发布机构  临沂市民政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4-10-09
 文  号  临民函〔2024〕42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11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建议》的答复

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11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建议》的答复

2024-10-09   作者: 点击数:  

尊敬的刘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临沂市民政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建议,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立即对接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民政局会同公安、卫健等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管理救助职责,全面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有效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流浪乞讨现象逐年减少,救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一)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受助人员基本权益

全市救助管理机构严格落实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有关要求,在满足流浪乞讨人员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提供寻亲服务、心理疏导、康复培训等多元化救助服务,不断增强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救助449人次,其中在站救助403人次,未成年人救助40人次,救助总量居全省前列。

(二)强化部门协作,夯实救助工作基础

成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公安、城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解决救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依托领导小组,形成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救助格局,共同制定了常态巡查、联合巡查、专项救助等机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查救助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全市10处救助管理机构均与公办医院签订定点医疗合作协议,畅通绿色通道,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等特殊群体,坚持“先救治、后救助”原则,确保及时得到医疗救治。与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畅通绿色救助通道,提升救治水平。2023年至今,全市各救助管理机构累计送医救治流浪乞讨人员105人次,其中门诊治疗12人次,住院治疗93人次。

(三)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救助寻亲成效

深化“启明星”--沂蒙救助寻亲室品牌建设,建立起“现代技术+传统问询”双管齐下的身份快速查询机制,一方面利用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如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传播速度快、人群覆盖面广的优势,进行高密度的寻亲信息发布和推送,协调公安部门进行DNA采集和比对,最大限度的增加筛查宽度,另一方面通过经常与受助人员接触、交流,采集其叙述内容,分析地名、人口、口音等关键信息,并与各地寻亲志愿者建立救助寻亲同盟,实时共享寻亲资源,反复甄别查证,进一步拓展寻亲线索深度。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寻亲送返220人次。

(四)狠抓源头预防,做好回归稳固工作

全面建立易走失人员信息台账,将64名易流浪走失人员纳入台账管理,进行定期回访。对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制定安置方案报请同级政府进行妥善安置,今年全市已为7名寻亲无果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纳入特困供养保障,使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加强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利用今年“6·19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为契机,各级民政系统和救助管理机构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和传播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市民“零距离”深入了解救助管理工作,营造了人人“关注救助 了解救助 参与救助”的良好局面,扩大了救助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相关建议办理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依托现有公共设施,进一步建立完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点,为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免费的饮食住宿、常用药品、临时避险等过渡性救助服务,并根据救助对象需求及身体情况进行分类转介,推动救助关口前移,优化主动发现报告机制,扩大救助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强化发现职能和源头治理,实现市县乡村要素资源互补。公安部门将结合人口管理、巡逻防控、日常警务工作,将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救助纳入日常基础性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以流浪乞讨为掩护,从事盗窃、抢夺、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严格组织查处采取欺诈性手段、纠缠强索强要等严重影响治安秩序行为。

二是优化救助服务供给路径。创新“临时性”救助庇护服务。积极探索盘活区域内各类存量资源,引导救助服务资源向县级救助管理机构、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在做好现有日常救助管理工作基础上,针对因各种突发情况陷入生活困境、其它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前面临生活困境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探索提供应急性、过渡性、便利性救助庇护服务,更加有效发挥救助工作兜底保障功能。

三是拓展“联动型”救助服务模式。针对站内照料、医疗救治、救助寻亲、跨省护送、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关键环节,协同公安、城管等有关职能部门,引导社区社工、单位保安、快递员、志愿团体等社会力量,通过报告线索、劝导求助等方式参与救助服务,充实救助网络节点“间隙”,提升救助服务网络社会参与度。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统筹开展区域内业务指导、培训学习、政策研究、标准制定等工作,创新救助管理人才培训方式方法,推进队伍能力素质均衡发展。拓展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特殊人员照料等专业知识。今年年底前,组织筹备一次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专业培训。同时加强科技与信息技术在指挥调度、发现报告、街面巡查特别是寻亲服务等工作环节的深度应用,强化救助信息系统的数据归口和创新运用,为工作决策和精准救助提供大数据支撑。

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继续努力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再次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上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339号《关于规范祭祀用品市场 整治乱象方面的建议》的答复
下一条:对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336号《关于聚合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建议》的答复
关闭窗口

临沂市民政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北京路13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大楼5-8层)
电话:0539-7200966  传真:0539-7200917  信访办:0539-7200939  邮箱:mzj_bgs@ly.shandong.cn  邮编:276000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2365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3000019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29号